im数字客户端钱包下载|林志鹏
林志鹏
林志鹏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本系概况
本系简介
组织机构
专业设置
规章制度
旅游学系
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师资队伍
世界史教研室
中国古代史教...
中国近现代史...
专门史教研室
学生工作组
行政人员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校友访问
联系方式
校友活动
师资队伍
世界史教研室
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专门史教研室
学生工作组
行政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林志鹏办公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813室办公电话:55664931电子邮箱:pon66@hotmail.com研究方向:先秦学术史;战国及西汉简帛文献;古文字学简介:1972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2011年起在复旦大学任职,2018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学术史及简帛文献,出版专书两部,发表文章六十篇。主要学术论著专书:《宋钘学派遗著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战国诸子评述辑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论文:1. 《北京大学藏竹书〈周训〉的结构及文体特色析论》,《新经学》第9辑,2022年8月。2. 《稷下黄老开先者——宋銒学说体系探论》,《道家文化研究》第34辑,2022年8月。3. 《〈春秋〉“微”体史书源流探论——以清华简〈系年〉为切入点》,《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第1辑,中西书局,2021年12月。4. 《天之历数在尔躬——禅让说考原》,《中国早期数术、艺术与文化交流:李零先生七秩华诞庆寿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5.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心是谓中〉疏证》,《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集刊》第9辑,2020年11月。6. 《读〈论语〉“子罕言”“子绝四”二章——兼谈经典诠释的方法问题》,《中国文化》第50期(2019年秋季号)。7. 《战国楚竹书〈容成氏〉校读》,《岭南学报》复刊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2月8. 《郭店竹书〈性自命出〉上篇约注》,《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18辑,2017年12月9. 《先秦儒家“内业”说初探》,《治气养心之术:中国早期的修身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10. 《上博竹书〈容成氏〉所见禹行征赋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6卷第5期,2017年9月11. 《简帛〈老子〉“大器免成”“天象无型”解——兼说道家型、器之譬》,《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2. 《从驯兽到教人——谈“儒”字的本义》,《文汇学人》2017年7月14日,第12版13. 《赵一大的花押》(论宋徽宗书画题签用《老子》典),《文汇学人》2016年12月30日,第3版1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卜书〉研究》,《法国汉学》第17辑,中华书局,2016年12月15. 《读〈汉书•艺文志〉札记》,《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16辑,2016年12月16. 《〈大学〉“格物”旧说述评》,《中国经学》第19辑,2016年10月17. 《战国诸子的“别囿”观》,《中国文化》第44期,2016年10月18. 《读〈银雀山汉墓竹简〔贰〕〉“论政论兵类”札记》,《简帛研究2013》,2014年7月19. 《〈礼记‧檀弓〉“出母”考》,《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1辑,2013年5月20. 《银雀山汉墓竹书〈定心固气〉探论》,《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九、十合辑,2012年3月21. 《释战国楚简中的“曷”字》,《简帛研究2009》,2011年11月22. 《战国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译注》,《简帛研究2008》,2010年9月23. 《仲弓任季氏宰小考》,《孔子研究》2010年第4期24. 《〈大学〉“格物”读为“观物”说》,《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2010年3月25. 《上博馆藏楚竹书〈周易〉校释七则》,《周易研究》2009年第2期26. 《郭店楚墓竹书〈唐虞之道〉重探》,《楚地简帛思想研究》第3辑,2007年6月27. 《战国楚竹书〈子羔〉篇复原刍议》,《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2004年7月28. 《〈鲁邦大旱〉诠解》,《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2004年7月
版权所有©2011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林志鹏(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_百度百科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林志鹏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0个义项)添加义项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林志鹏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林志鹏,男,1972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 [1]中文名林志鹏出生日期1972年毕业院校台湾大学、武汉大学代表作品《宋钘学派遗着考论》目录1人物经历2研究方向3出版图书4专著5论文人物经历播报编辑1992年9月—1995年6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师从许进雄、周凤五教授学习甲骨学及简帛学。林志鹏1998年9月—2003年1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2003年9月—2008年6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指导教授为徐少华先生。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为李零先生。2011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2018年晋升教授。 [1]研究方向播报编辑先秦思想史;古文字学;战国秦汉简帛文献;甲骨学。出版图书播报编辑战国诸子评述辑证作者名称 林志鹏作品时间2020-1《战国诸子评述辑证》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书籍。宋钘学派遗著考论作者名称 林志鹏专著播报编辑《宋钘学派遗著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战国诸子评述辑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1]论文播报编辑1. 《北京大学藏竹书〈周训〉的结构及文体特色析论》,《新经学》第9辑,2022年8月。2. 《稷下黄老开先者——宋銒学说体系探论》,《道家文化研究》第34辑,2022年8月。3. 《〈春秋〉“微”体史书源流探论——以清华简〈系年〉为切入点》,《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第1辑,中西书局,2021年12月。4. 《天之历数在尔躬——禅让说考原》,《中国早期数术、艺术与文化交流:李零先生七秩华诞庆寿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5.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心是谓中〉疏证》,《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集刊》第9辑,2020年11月。6. 《读〈论语〉“子罕言”“子绝四”二章——兼谈经典诠释的方法问题》,《中国文化》第50期(2019年秋季号)。7. 《战国楚竹书〈容成氏〉校读》,《岭南学报》复刊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2月8. 《郭店竹书〈性自命出〉上篇约注》,《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18辑,2017年12月9. 《先秦儒家“内业”说初探》,《治气养心之术:中国早期的修身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10. 《上博竹书〈容成氏〉所见禹行征赋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6卷第5期,2017年9月11. 《简帛〈老子〉“大器免成”“天象无型”解——兼说道家型、器之譬》,《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2. 《从驯兽到教人——谈“儒”字的本义》,《文汇学人》2017年7月14日,第12版13. 《赵一大的花押》(论宋徽宗书画题签用《老子》典),《文汇学人》2016年12月30日,第3版1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卜书〉研究》,《法国汉学》第17辑,中华书局,2016年12月15. 《读〈汉书•艺文志〉札记》,《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16辑,2016年12月16. 《〈大学〉“格物”旧说述评》,《中国经学》第19辑,2016年10月17. 《战国诸子的“别囿”观》,《中国文化》第44期,2016年10月18. 《读〈银雀山汉墓竹简〔贰〕〉“论政论兵类”札记》,《简帛研究2013》,2014年7月19. 《〈礼记‧檀弓〉“出母”考》,《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1辑,2013年5月20. 《银雀山汉墓竹书〈定心固气〉探论》,《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九、十合辑,2012年3月21. 《释战国楚简中的“曷”字》,《简帛研究2009》,2011年11月22. 《战国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译注》,《简帛研究2008》,2010年9月23. 《仲弓任季氏宰小考》,《孔子研究》2010年第4期24. 《〈大学〉“格物”读为“观物”说》,《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2010年3月25. 《上博馆藏楚竹书〈周易〉校释七则》,《周易研究》2009年第2期26. 《郭店楚墓竹书〈唐虞之道〉重探》,《楚地简帛思想研究》第3辑,2007年6月27. 《战国楚竹书〈子羔〉篇复原刍议》,《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2004年7月28. 《〈鲁邦大旱〉诠解》,《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2004年7月 [1]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林志鹏(捷赛自动烹饪锅发明者)_百度百科
捷赛自动烹饪锅发明者)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林志鹏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0个义项)添加义项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林志鹏播报讨论上传视频捷赛自动烹饪锅发明者林志鹏:中国烹饪劳动解放者,中式烹饪自动化开创者,山东大学控制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航天部高级工程师、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 捷赛自动烹饪锅发明者,捷赛厨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捷赛厨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10月17日在央视科教频道的《发明梦工场》节目荣获年度总冠军。 [1]中文名林志鹏国 籍中国毕业院校山东大学性 别男目录1人物介绍2学习经历3工作履历4发明梦工场人物介绍播报编辑林志鹏捷赛厨电创始人林志鹏先生曾经是航天部710所的高级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后转入小家电行业奋斗多年,具有十多年的小家电营销经历,在小家电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方面都有多项成功案例。林志鹏先生任职北京九阳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地区总负责人时,豆浆机产品刚上市,还不被市场认可。当时不仅豆浆机不被人看好,就是豆浆也没有很多人爱喝。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把豆浆宣传的跟人参汤一样”的口号,开创了一条“卖豆浆机先宣传豆浆好处”的营销思路。经过1995-1999年长达4年的艰苦运作,成功地开发出了北京地区的豆浆机市场,实现北京地区年销售10万台的辉煌业绩。在豆浆机的开发期间,独立完成了渠道开发、广告运作、市场策划等营销活动,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营销模式,使北京地区的豆浆机市场一直是豆浆机市场开发的典范。后来,创始人林志鹏成为某知名家电企业的电磁炉事业部总经理,领导了该企业电磁炉产品最初的市场开发与产品研制与生产,为该企业电磁炉产品的市场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经历数十年的沉淀与累积后,他发明并开发了能够自动炒菜做饭的捷赛自动烹饪锅,正立志创立一个新的家电行业。2004年毕业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发明并开发了能够自动炒菜做饭的“捷赛自动烹饪锅”。“捷赛自动烹饪锅”自上市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捷赛自动烹饪锅”改变了中国人多年来的烹饪方式,使国人的烹饪饮食习惯更加健康科学,也更加方便,使得居家烹饪成了一种快乐的享受。现在林志鹏正率领他的团队立志创立一个新的家电行业,为国人健康科学烹饪努力着。 [2]学习经历播报编辑1981年9月—1985年7月:山东大学 数学系 控制论专业 本科毕业1985年9月—1988年7月:山东大学数学系 分布参数控制理论 硕士毕业2004年: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 EMBA工作履历播报编辑1988年7月—1996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部701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1996年—2003年: 北京九阳科技有限公司 事业部总经理2003年—至今 : 捷赛厨电(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发明梦工场播报编辑2013年10月17日在央视科教频道的《发明梦工场》节目中荣获年度总冠军 [3]2013年10月10日在央视科教频道的《发明梦工场》节目晋级总决赛2013年09月26日在央视科教频道的《发明梦工场》节目晋级八强 [4]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 林志鹏--中文主页--首页
航天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 林志鹏--中文主页--首页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论文成果
专利
著作成果
科研项目
教学研究
教学资源
授课信息
教学成果
获奖信息
招生信息
学生信息
我的相册
其他栏目
语种
English
林志鹏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招生学科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性别:男
毕业院校:悉尼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学位
所在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办公地点:电子信息学院楼130室
联系方式:025-84896490(转4130)
电子邮箱:0275a02c837112151490b65e1ef26c06d0f67812f161e5d72439a916f1d4beae14c70d5a2a17e73707714307f875d89fc15f7491ec8bb350c58a4b1bb4ab83f3c9a4c6dcec1fd7b5f3b7243f3e43e61f8ecd6550586f9101a1f3ad1770d22c947b155b03bbda5265d1bdc90b7338be2439ff77ac9c0ad2d0d62e3455eabb90dc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硕导
个人简介
林志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分别于2021年4月和6月获得悉尼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和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
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IET全球创新奖提名奖, CSPS最佳论文奖等。
指导学生获得3S杯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赛全国二等奖。
IEEE会员,电子学会会员。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C)、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TCOM)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信部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等国家与国防项目10余项。
长期担任IEEE JSAC、IEEE IOT-J、IEEE TWC、IEEE TVT等国际著名期刊及国际会议审稿人。
联系方式:linlzp@nuaa.edu.cn
办公电话:025-84896490(转4130)
办公地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行政楼130房间
社会兼职
IEEE Member,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会高级会员;IEEE JSAC、IEEE IOT-J、IEEE TWC、IEEE TVT等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IEEE ICC、GLOBECOM、VTC等国际重要会议审稿人。
研究方向
信道参数估计
阵列信号处理
无人机通信
高维信号分析
团队成员
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动态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团队介绍:http://cog.nuaa.edu.cn/
版权所有©20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化处(信息化技术中心)
手机版
骨干教师:林志鹏
骨干教师:林志鹏
网站管理学校官网返回学院首页
首页
实验室概况
团队建设
学术研究
科技创新
重大项目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相关下载
骨干教师:林志鹏
骨干教师:林志鹏
主任:吴启晖
副主任:张小飞
副主任:董 超
骨干教师:张磊
骨干教师:周福辉
骨干教师:周博
骨干教师:叶方伟
骨干教师:施永荣
骨干教师:朱友文
骨干教师:朱秋明
骨干教师:晋本周
骨干教师:黄 洋
骨干教师:李建峰
骨干教师:仲伟志
骨干教师:孙 萌
骨干教师:冯斯梦
骨干教师:董培浩
骨干教师:李婕
骨干教师:林志鹏
骨干教师:戚 楠
骨干教师:徐 帆
骨干教师:贾子晔
副研究员:潘晶晶
副研究员:屈毓锛
副教授:卢晓珍
骨干教师:韩路
骨干教师:翟 会
骨干教师:刘天星
博士后:吴伟
----
林志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分别于2021年4月和6月获得悉尼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和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IET全球创新奖提名奖。IEEE会员,电子学会会员。近年来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C)、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TCOM)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信部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等国家与国防项目10余项;长期担任IEEE JSAC、IEEE IOT-J、IEEE TWC、IEEE TVT等国际著名期刊及国际会议审稿人。研究方向高维信道参数估计、大规模阵列信号处理、无人机通信、频谱信号感知及重构等。 联系方式邮箱:linlzp@nuaa.edu.cn电话:025-84896490(转4130)办公地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行政楼130房间 硕士招生信息与通信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学术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方向(专业型硕士) 近年来主要学术论文[1] Z. Lin, T. Lv, W. Ni, J. A. Zhang and R. P. Liu, “Nested Hybrid Cylindrical Array Design and DoA Estimation for Massive IoT Networks,” IEEE J. Sel. Areas Commun., vol. 39, no. 4, pp. 919-933, Apr. 2021. [2] Z. Lin, T. Lv, W. Ni, J. A. Zhang, J. Zeng and R. P. Liu, “Joint Estimation of Multipath Angles and Delays for Millimeter-Wave Cylindrical Arrays with Hybrid Front-ends,”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vol. 20, no. 7, pp. 4631-4645, Jul. 2021. [3] Z. Lin, T. Lv, W. Ni, J. A. Zhang and R. P. Liu, “Tensor-Based Multi-Dimensional Wideban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mmWave Hybrid Cylindrical Arrays,” IEEE Trans. Commun., vol. 68, no. 12, pp. 7608-7622, Sep. 2020. [4] Z. Lin, T. Lv, and P. T. Mathiopoulos, “3-D indoor positioning for millimeter-Wave massive MIMO systems,” IEEE Trans. Commun., vol. 66, no. 6, pp.2472-2486, Jun. 2018. [5] Z. Lin, T. Lv, J. A. Zhang and R. P. Liu, “Tensor-based high-accuracy position estimation for 5G mmWave massive MIMO systems,” in Proc. IEEE Int. Conf. Commun. (ICC), Dublin, Ireland, Jun. 2020, pp. 1-6. [6] Z. Lin, T. Lv, J. A. Zhang and R. P. Liu, “3D wideband mmWave localization for 5G massive MIMO systems,” in Proc. IEEE Int. Global Commun. (GLOBECOM), Waikoloa, HI, USA, Dec. 2019, pp. 1-6. [7] T. Lv, Z. Lin, P. Huang and J. Zeng, “Optimization of the Energy-Efficient Relay-Based Massive IoT Network,” IEEE Internet Things J., vol. 5, no. 4, pp. 3043-3058, Jun. 2018. [8] Z. Wang, Z. Lin, T. Lv, and W. Ni, “Energy-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assive MIMO-NOMA Networks with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 Distributed ADMM Approach,” IEEE Internet Things J., vol. 8, no. 18, pp. 14232-14247, Sept. 2021. [9] H. Wang, Z. Lin and T. Lv, “Energy and Delay Minimization of Partial Computing Offloading for D2D-Assisted MEC Systems,” in Proc. IEEE Wireless Commun. Netw. Conf. (WCNC), Nanjing, China, May 2021, pp. 1-6.[10] H. Wang, Z. Lin and T. Lv, “Computation Offloading Based on Game Theory in MEC-Assisted V2X Networks,” in Proc. IEEE Int. Conf. Commun. Workshop (ICCW), Montreal, QC, Canada, July 2021, pp. 1-6.[11] H. Wang, Z. Lin and T. Lv, “Energy and Delay Minimization Based on Game Theory in MEC-Assisted Vehicular Networks,” in Proc. IEEE Int. Conf. Commun. Workshop (ICCW), Montreal, QC, Canada, July 2021, pp. 1-6.[12] Q. Cheng, Z. Lin, J. A. Zhang, D. N. Nguyen, X. Huang, A. Kekirigoda and K. Hui, “Multi-user MIMO with Jamming Suppression for Spectrum-Efficient Tactical Communications,” in Proc. Int. Con. Signal Process. Commun. Systems (ICSPCS), Adelaide, SA, Australia, Dec. 2020, pp. 1-6.[13] Q. Zhang, Z. Lin and T. Lv, “Fast Sparse Bayesian Channel Estimation for Wideband mmWave Systems,” in Proc. IEEE Int. Symp. Pers. Indoor Mobile Radio Commun. (PIMRC), Bologna, Sept. 2018, pp. 1-5.[14] Y. Zhang, Z. Lin and T. Lv, “Sum-Rate-Driven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in Massive MIMO Relay Networks,” in Proc. IEEE/CIC Int. Conf. Commun. China (ICCC), Beijing, China, Aug. 2018, pp. 158-162.[15] Y. Cao, T. Lv, Z. Lin, P. Huang and F. Lin, “Complex ResNet Aided DoA Estimation for Near-Field MIMO Systems,” IEEE Trans. Vehic. Techno., vol. 69, no. 10, pp. 11139-11151, Oct. 2020. [16] Y. Cao, T. Lv, Z. Lin, W. Ni, “Delay-Constrained Joint Power Control, User Detection and Passive Beamforming in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Assisted Uplink mmWave System,” IEEE Trans. Cognitive Commun. Netw., vol. 7, no. 2, pp. 482-495, Jun. 2021.[17] L. Tian, P. Huang, Z. Lin and T. Lv, “DCFNet++: More Advanced Correlation Filters Network for Real-Time Object Tracking,” IEEE Sensors J., vol. 21, no. 10, pp. 11329-11338, May 2021.[18] J. Zeng, T. Lv, Z. Lin, R. Liu, J. Mei, W. Ni and Y. Guo, “Achieving 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IoT by FD-SCMA,”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 vol. 7, no. 1, pp. 363-378, Jan. 2020.[19] Z. Wang, T. Lv, Z. Lin, J. Zeng and P. T. Mathiopoulos, “Outage Performance of URLLC NOMA Systems with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IEEE Wireless Commun. Letters, vol. 9, no. 3, pp. 380-384, Mar. 2020. [20] B. Xiao, P. Huang, Z. Lin, and T. Lv,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Variational Bayesian Learning for Multiuser mmWave MIMO Systems,” IET Commun., vol. 15, no. 4, pp. 566-579, Dec. 2020.[21] Q. Liu, T. Lv and Z. Lin, “Energy-Efficient Transmission Design in Cooperative Relaying Systems Using NOMA,” IEEE Commun. Letters, vol. 22, no. 3, pp. 594-597, Mar. 2018. [22] K. Song, P. Huang, Z. Lin and T. Lv, “An oriented anchor-free object detector including feature fusion and foreground enhancement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Remote Sensing Letters, vol. 12, no. 4, pp. 397-407, Apr. 2021. [23] Q. Zhang, T. Lv and Z. Lin, “Variational Bayesian Channel Estimation for Wideband Multiuser mmWave Systems,” in Proc. IEEE Int. Conf. Commun. (ICC), Shanghai, China, May 2019, pp. 1-6.
首页 实验室概况 团队建设 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 教学工作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相关下载
版权所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70685号
明故宫校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邮政编码:210016
将军路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邮政编码:211106
Biography : LIN ZHIPENG | NO.223
Biography : LIN ZHIPENG | NO.223
PHOTOGRAPHY
Portfolio 2020
Portfoilo 2019
Grand Amour
Portfolio 2018
Portfolio 2017
Portfolio 2016
Portfolio 2015
Portfolio 2014
Portfolio 2013
Portfolio 2012
Portfolio 2011
Portfolio 2010
Portfolio 2009
Portfolio 2008
Portfolio 2007
Portfolio 2006
Portfolio 2004-2005
PUBLICATION
Skinny Wave
RIVE DROITE 06
123 Polaroids
Grand Amour
Flowers and Fruits
Sour Strawberries
In Our Secret Life
Hidden Track
Versatile#2
Satellite of Love
No.223
Versatile#1
Wild Oats
My Private Broadway III
My Private Broadway II
United Nude
Too Magazine
INFO
Biography
Contact
Lin Zhipeng (林志鹏), aka No.223
Lin Zhipeng (aka No.223) Born in Guangdong, China in 1979, Graduated from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with major of financial English. Lin Zhipeng is a photographer and freelancer writer based in Beijing. Created in 2003, his blog “North Latitude 23” where he published everyday pictures accompanied by short texts received millions views and made him famous among the web community. Presented for years in group exhibitions in China and abroad , Lin’s works have also been the object of several solo shows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 Delaware Contemporary Museum ; Walther Collection Ulm ; De Sarthe Gallery Beijing ; Stieglitz19 Gallery Antwerp ; M97 Gallery Shanghai, etc). He has published photography books in China, France, Canada, Japan and Italy.
Lin is a leading figure of new Chinese photography emerging in the last decade, popularizing his work originally via social media and other online platforms as well as his self-published zines. Lin’s work has come to reflect and define a certain zeitgeist of the post-80’s and 90’s generation of non-mainstream Chinese youth. Faded flowers tangled with flesh tones, myriad patterns mixing with an emotional ambiguity of both love and chaos, fantasy and eroticism. 223’s works are saturated with a soft sense of carefreeness, a playful innocence, and a certain optimism amidst a hedonist lifestyle going against the expected pleasures and entrapments of the middle class dream.
With Lin Zhipeng, everything is tinged with a resolutely pop seduction. The colour, the shapes, the textures, the framing used are all symptomatic of a visual culture rocked by the flow of images, bodies and symbols that have marked our entry into the second millennium. Far from the traditional and unconstructive criticism of an "overconsumption" or "saturation" of images, those of the artist celebrate the vitality of his generation, starting with the staging of his life and that of his entourage. Mixing love and chaos, fantasy and eroticism, his photographs act as the collective poetic diary of a generation eager to escape social pressures and to aspire to the pleasures of life in a society that is as indifferent as it is rapidly evolving.
Selected Solo Exhibitions
2023
Mysterious Skin, Stieglitz19 Gallery, Antwerp (Belgium)
Boys Boys Boys, Migrant Bird Space, Berlin (Germany)
We have no purity in the dark, Kitsuné Gallery, New York (USA)
2022
Colors of Love, Represented by in)(between, RASTOLL Gallery, Paris / Sinibaldi Galerie, Arles (France)
Colors of Love, Represented by in)(between, Galeria Cadaques, Cadaques (Spain)
2021
Polaroids, Stieglitz19 Gallery, Antwerp (Belgium)
2020
Satellite of Love 愛,放衛星, Canton-Sadine, Vancouver (Canada)
A Savage Affection 以蛮为情, Solonia Art Center, Suzhou (China)
2019
Amphibian Relationships 两栖关系 - No.223@The Delaware Contemporary, Delaware (USA)
No.223@Akio Nagasawa Gallery Aoyama, Tokyo (Japan)
No.223@The Walther Collection feats Then And Now, The Walther Collection, Neu Ulm (Germany)
No.223@in)(between, in)(between Gallery, Paris (France)
2018
No.223@Grand Amour, Grand Amour Hotel, Paris (France)
223@Stieglitz19, Stieglitz19 Gallery, Antwerp (Belgium)
2017
No.223@M97, M97 Gallery, Shanghai (China)
2016
No.223, de Sarthe Beijing Gallery, Beijing (China)
Hidden Track, Stieglitz19 Gallery, Antwerp (Belgium)
2014
223, Loppis Galleria, Parma (Italy)
青红皂白 Velvet Pogo, Kui Yuan Gallery, Guangzhou (China)
2013
蜜桃 The Peaches, ATTIC, Taipei (Taiwan)
2008
我派对 Me Party, Songzhuang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时光成分 Composition In Time, GZOP Lab, Guangzhou (China)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2023
"Each,Other", Griffith University Art Museum, Brisbane (Australia)
Love Songs, ICP, NewYork (USA)
中間地帯 interface, ARTiX3, Tokyo (Japan)
2022
I Have Not Loved (enough or worked), Art Gallery of Western Australia (Australia)
WHO AM I? I AM. Staatsgalerie Stuttgart, (Germany)
Love Songs, MEP Paris, Paris (France)
223 & Ren Hang, Stieglitz19 Gallery, Brussels (Belgium)
2021
Signs of The Times, Apalazzo Gallery, Brescia (Italy)
2020
可能的往事 Possible Past, Star Gallery, Beijing (China)
丰收 / 尖果儿 Harvest / Hanging Fruit, M97 Gallery, Shanghai (China)
自如的绑票与疗愈的暗示, M Studio, Beijing (China)
Chamber of: , Lou Carter Gallery, Paris (France)
China Fever, Migrant Bird Space, Berlin (Germany)
The Farm, K11 Art Foundation, Shenyang (China)
2019
I AM (AT WAR) IN LOVE WITH THE OBVIOUS, The Address Gallery, Brescia (Italy)
Chinese Spring Part 4, Stieglitz19 Gallery, Antwerp (Belgium)
對流 Convection, Art Tai Space, Hohhot (China)
2018
EL CUERPO REINTERPRETADO, NUE Gallerie, Valencia (Spain)
十方 Ten Directions: 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 The 10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of The 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ward,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er, Beijing (China)
Chinese Spring #3, Stieglitz19 Gallery,Antwerp (Belgium)
知尚 A nous la mode! , Temple Beijing / Bailian Centre Shanghai / Three Shadows Xiamen / Chengdu Museum (China)
2017
世界切片 The World Section, Xi'an Art Museum, Xi'an (China)
PHOTOSYNTHESIS, M97 Gallery, Shanghai (China)
诗 Poem, Zhong Gallery, Beijing (China)
2016
遇见森山大道 Meet Daido Moriyama, Aoman Space, Beijing (China)
坦白·猝不及防的九场自拍实验 Illuminate Your Beauty, UCCA, Beijing (China)
BredaPhoto International Photofestival, Breda (Netherlands)
2015
Teetering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Reading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Espacio de Arte Contemporeáno (EAC), Montevideo (Uruguay)
This is not China anymore, GuatePhot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Antigua (Guatemala)
图像新潮 Coming Image, curated by LEAP, Photo shanghai (China)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 Changjiang International Image Biennale, Chongqing (China)
2014
Collab#1 curated by Now&Them, The Gallery,Shanghai (China)
No.223, 10th Lianzhou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Lianzhou (China)
XXX, BANK Gallery, Shanghai (China)
Chinese spring #2, Stieglitz19 Gallery, Antwerp (Belgium)
2013
Unseen Photo Fair, Amsterdam (Netherlands)
不合作方式2 FUCK OFF 2, Groninger Museum (Netherlands)
Exposure, London Gallery West (UK)
平等的关系 Equal Relationships, Blindspot Gallery, Hongkong.
2012
宓爱 Secret Love,OSTASIATISKA MUSEET Skeppsholmen (Sweden)
每一天 Everyday, Shanghai Gallery of Art, Shanghai (China)
Unspecified Urban Site, RH Gallery, NewYork (USA)
ACROSS THE GREAT DIVIDE, White Gloss Gallery. Los Angels (USA)
I have also other favorites, Stacion Gallery, Prishtina (Turkish)
2011
蚯蚓-连州国际摄影节 Earthworm, Lianzhou Foto 2011 (China)
白痴 dAfT,Shanghai Gallery of Art, Shanghai (China)
Chinese Spring #1, Stieglitz19 Gallery, Antwerp (Belgium)
Boys' Little World,ZEN FOTO Gallery,Tokyo (Japan)
一重影事 Recurrent Shadows, Hexiangning Art Museum, Shenzhen (China)
万相 MYRIAD VISIONS, 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er, Beijing (China)
Art Amsterdam 2011 (Netherlands)
GTZ Photography Workshop 2011, Berlin, (Germany)
2010
5PRCITY, United Nude Miami, Miami (USA)
Get It Louder Exhibition, touring exhibition, venues in Shanghai & Beijing (China)
首届集美国际当代艺术节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Festival of China Jimei, Xiamen (China)
草场地摄影季 Caochangdi Photo Spring 2010: ARLES IN BEIJING, Beijing (China)
Box II: The Cruelty of Youth, White Space Collection, New York City (USA)
2009
LINEART Fair at Flanders Expo Gent (Belgium)
China Now –The Edge of Desire, Max Lang Gallery, New York (USA)
我,我见 I, I SEE- Southern Pocket Film festival, Guangzhou (China)
2008
连州国际摄影节 Youth Appearance, 4th Lianzhou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Lianzhou (China)
变形记 Metamorphosis, Art Scene China, Shanghai (China)
潜活:公寓日志 Hidden Life: Apartment Diary, Lin & Keng Gallery, Beijing (China)
FotoGrafia International Festival, Rome (Italy)
New Photography In China, City Festival (Hong Kong)
2007
抽样 Sampling: Chinese Young Photographers, Potential Gallery, Beijing (China)
刷新 Refresh: Emerging Chinese Artists, touring exhibition, ZendaiMoMA, Shanghai, China; ARARIO Gallery, Beijing (China)
Get It Louder Exhibition, touring exhibition, venues in Guangzhou, Shanghai & Beijing (China)
2006
自私-连州国际摄影节 Selfhood – Absent Minded , First Lianzhou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China)
2005
平遥国际摄影节 Five New Generation Photographers, Pingya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Pingyao (China)
****
Bibliography
Myriad of Things And Bodies, by Yining He, Foam Magazine #63 Food! Issue, 2023
LOVE SONGS, Published by MEP Paris, 2022
Rooms Within China, Published by Tofu Collective, 2021
123 Polaroids - No.223, Published by Super Labo, Japan, 2021
Grand Amour - No.223, Published by Witty Books, Italy, 2020
Xuan Juliana Wang: "223, Acts of Memory", Aperture, Issue 239, 2020
Flowers and Fruits - No.223, Published by T&M Projects, Japan, 2019
Sour Strawberries - No.223, Published by Editions Bessard Press, France, 2018
In Our Secret Life - No.223, Published by Hunan Literature & Art Press, 2016
Hidden Track - No.223, Published by Editions Bessard Press, France, 2016
屏幕生存 Living in Screens, by 海杰Haijie, China, 2016
ExtraExtra#7, Netherlands, 2016
Snoecks 2016, Snoecks nv, Belgium, 2016
Genda#1, a+mbookstore edizioni, Italy, 2016
GUP#43, Netherlands, 2014
Versatile#2, Self-published, Beijing, April 2014
(Documentary) China Through The Lens of Youth, NHK Japan, 2014
(Documentary) Emma Tassy, LA CHINE DANS L'OBJECTIF, ARTE France, 2013
Ubies, Asian Creatives, PIE International Inc. Tokyo, 2013
想象 Imagination, by 孙慧婷 Sun Huiting, China, 2013
Satellite of Love - No.223, Published by Guangming Daily Press, Beijing, 2012
Lili Chien, Artist's Show Case: No.223, Voices Of Photography, Taiwan, Jul/Aug 2012
Travis, The Simple Connection between Photography And Sexual, PPAPER, Taiwan, June 2012
No.223, Published by Revolution-star, Taiwan, May 2012
223, From China With Love, Bare Bones, London, Issue 9, 2012
Versatile#1, Self-published, Beijing, April 2012
Tristan Chen, "22.3 questions about No.223", Fashion China, China, Nov.2011
Mino, 'Intimate Bodies Through Lens, Surface, China, June 2011
My Private Broadway - 223's Photobook 3, Self Published, Beijing, 2011
Pinko, ‘Adolescence is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The Outlook Magazine, China, July 2010
Nicki Xiao, ‘The Third Eye on Fashion’, Design 360°, Hong Kong, N.20, March 2009
Sarah Fakray, ‘New faces of Beijing’, Dazed&Confused, London, December, 2008
Xu Jinglei, ‘Lin Zhipeng Q&A’, Wallpaper.com, September 25, 2008
Cynthia, ‘Creative Forces in Beijing’, Milk, Hongkong, August, 2008
Joe Magliaro, ‘223’, Theme Magazine, New York, issue 11, fall, 2007
Jifan Wong & Cong, I like the city with a bit distance, Rice magazine, Guangzhou, July 2006
John Millichap (ed), 3030: New Photography in China, 3030 Press, Hong Kong, 2006
My Private Broadway - 223's photobook 2, self published, Guangzhou, 2006
My Private Broadway - 223's photobook 1, self published, Guangzhou, 2005
****
Lin utilises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in his photographs: borrowing the shapes of natural foods to represent human organs, such as mushrooms, bananas, figs, etc.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objects and gender, us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itter and the food to add an ex- otic element to the photograph, and setting food as an ornament in the image to engage or challenge the viewer’s visual experience.
Myriad of Things And Bodies, by Yining He, Foam Magazine #63 Food! Issue, 2023
****
Lin's work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art-phenomenon of so-called ‘private photography’. But these are not really private images made public. They are co-created in the knowledge that they are to be shared, that they will become part of a pictorial polylogue that interconnects a generation on a global scale.
Lin Zhipeng / No.223: Open Intimacy, by Alasdair Foster, Talking Pictures
****
In tandem with this nudity-made-banal, there is also a darkness, an allusion to making space for existing on the outskirts of traditional society, performed in the confines of the home, protected from the watchful eyes of conservatism. The subjects are either lit by the photographer’s flooding flash or illuminated by the natural light pouring through cracks in the drawn curtains. This isn’t girlboss feminism reclaiming the vagina. Instead, it’s risky, quiet, and queer.
Book Review: Flowers and Fruits, by Cat Lachowskyj, LesCulture.com
****
Lin’s work reflects the post-1980s and 90s generation of non-mainstream Chinese youth, who test the limits of China’s conservative and traditional society.
"Forbidden fruits: the festival images you (almost) didn't see – in pictures", The Guardian, 10 Sep 2020
***
223's images act as memory, a cadenced record of a life searching for things that intrigue him. He likes to be surprised, to find the numerous frequencies of existence to matter how mandane. A portrait might appear as a romantic overture, but then there is a turn. His point of view is set to the beautiful as well as to the grotesque, the ordinary, and the obscene.
"A Visual Record of Queer Experience in China" by Xuan Juliana Wang, Aperture Magazine Issue 239, 2020
***
Lin’s pictures have come to reflect the hedonist lifestyle of a young generation wishing to escape the rigid social rules of mainstream Chinese society.
Metal Magazine, "Unfiltered access to an alternative youth", Tyler Lea, 16 July, 2019
***
Revigorante et touchante, jamais dramatique, la photographie de Lin est pure émotion. Illuminée par un flash pénétrant, la nudité de ses sujets révèle à la fois leur émancipation et leur vulnérabilité. Lin ne planifie jamais ses séances, laissant place à la spontanéité et à l’improvisation.
Vanessa Humphries, Artistik Rezo, 8 Nov. 2018
***
In disseminating these images online, Lin Zhipeng established an ever-expanding audience, which gravitated towards his alluring portrayals of seductively — cool — and largely hidden — Chinese youth culture.
Unseen Magazine Issue 5, 2018
***
Lin Zhipeng's controversial subjects — exposed bodies, pubic hair, naked lovers intertwined — are censored in his native China, and challenge sexual taboo through their hedonistic liberation.
Harriet Shepherd, SLEEK, 28 Aug. 2018
***
编号223的镜头中的身体更具有视觉突发性和时尚杂志的人物写真手法,从中窥见鲜艳的、放荡的、恶作剧却又显得专注的情感和心理写真。在编号223那里,悬疑,作为一种持续生效的视觉布局,被他普遍地用于自己的拍摄中。同时,作为一种去社会化语境的表述,编号223也在试图着力展示身体作为孤独和感伤的媒介属性。
《屏幕生存》,海杰 著,中国,2016
***
I was taken by the work of Lin Zhipeng, a Chinese photographer who goes under the name No 223, and whose edgy, often erotic work is continually censored by the authorities. A former gas works housed a strange selection of undiscovered images, from sexy Chinese art censored by the authorities to a reworked West Side Story.
Sean O'Hagan, "A window on weird: step inside the Unseen Photo fair in Amsterdam" , theguardian.com, 2 Oct. 2013
***
Blissfully young and tragically hip, 223 renders visible China’s seductive spaces of pain and pleasure and cool. The saturated colors and glistening bodies, inturn,map the dreamscape of a generation.
JamesValice,艺术界LEAP, April 2011
***
Lin’s works, talk about the story about young, or should say about emotion. Emotion to a thing, to a person, to a story, brings out the inspiration, and directs his photographing motif. Technique is always behind. The key is the real feeling. If not being loved of doing one thing, one can only make it incondite and apathetic.
Nicki Xiao, “The Third “Eye” On Fashion”, Design 360° Magazine, Hong Kong, N.20, March 2009
***
223’s works explore the new Chinese way of life, allowing the viewer a personal look inside the homes and hang-out spots of teenagers and young adults as they song, smoke, shower, get stoned or brush their teeth. Sometimes they’re naked, still something of a taboo here, but because No.223 self-publishes his photo book, he can fill them with whatever he likes.
Sarah Fakray , “New faces of Beijing”, Dazed&Confused Magazine, London, Issue Dec.2008
***
归纳出223的作品主题是:私人派对snap shot,朋友之间刻意的凹造型,富电影剧照感的pose与个别躯体特写。在这些照片之中,“演出”的成分极高,被摄者似乎都有渴望被拍的意识,并且会随 手拈来不同的现实道具。顾铮曾评价223的作品没有“通过摄影区别自己与他人的野心”,欧宁则评价“他们不太关心外面的世界,只是沉溺在自我的放纵里,甚至有一点点反智的倾向”。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能否定223的重要性。
《潮爆中国》, 李照兴 著, 香港, 2008
Chic China Chic, by Bono Lee, Hong Kong, 2008
***
“Lin’s Works vividly reveal the milieu of the present young gener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kind of imaginary and whimsical self-entertainment. This is a state of life characterized with consumption, in which they consume both fashion and themselves. He likes to snap the “primary beauty”. This highlighted sense of existential beauty of consuming and being consumed, detached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cial common value, is both personal and international – like the web, which is both exhilarating and horrifying.”
栗宪庭 Li Xianting, Me Party, exhibition catalogue, Songzhuang Art Museum, Beijing, July, 2008.
***
Lin, a former magazine editor at Guangzhou’s entertainment tabloid Modern Weekly, named himself “No. 223” after the lovelorn cop played by Takeshi Kaneshiro in Wong Kar-wai’s cult classicChungking Express. A voracity for international fashion mags led No. 223 to begin snapping his own portraits, turning a Lomo on his circle of friends. Their friendship and desire to see themselves as a part of a global youth culture allowed Lin to capture images that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to imagine coming out of China in the not-too-distant past. “A lot of my friends do creative things, so they are probably more open than most. This allows me to photograph them the way I do. They understand what I’m doing,” says Lin.
Magliaro, Joe, ‘223’, Theme Magazine, New York, issue 11, fall, 2007
****
“Lin’s works typically have a rough-and-ready feel in which photographic technique is frequently neglected for the sake of compelling immediacy. His subjects seem content to reject all responsibility in pursuit of all-night parties and fashionable indolence.”
欧宁 Ou Ning, “New Photography and the Media Industry in Guangzhou” in John Millichap, ed., 3030: New Photography in China, Published by 3030 Press, Hongkong, 2006
林志鹏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林志鹏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EN
注册
登录
文献直达
发Paper
求职
问答
导师
期刊
资讯
首页
当前位置:
X-MOL首页
›
全球导师
›
国内导师
› 林志鹏
林志鹏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取消收藏
收藏
完善纠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分别于2021年4月和2021年6月获得悉尼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
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IET全球创新奖提名奖。
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C)、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TCOM)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信部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等国家与国防项目10余项。
获奖信息
[1]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3]IET全球创新奖提名奖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信道参数估计
阵列信号处理
无人机通信
高维信号分析
学术兼职
IEEE Member,
IEEE JSAC、IEEE IOT-J、IEEE TWC、IEEE TVT等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
IEEE ICC、GLOBECOM、VTC等国际重要会议审稿人。
我收藏的导师
>
最便捷的期刊搜索
>
免费课题组网站
>
推荐链接
查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更多老师
查看更多学校老师
超过8,000万篇英文文献供您搜索
最便捷的查找参考文献方式,通过DOI或期刊名+年+卷+页码,一键直达
学术期刊
行业资讯
全球导师
X-MOL问答
求职广场
网址导航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客服邮箱:service@x-mol.com
官方微信:X-molTeam2
邮编:10009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56号中航科技大厦
Copyright © 2014-2024 北京衮雪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6495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423号
down
bug
bug
林志鹏 - 复旦大学 - 历史学系
林志鹏 - 复旦大学 - 历史学系
EN
注册
登录
文献直达
发Paper
求职
问答
导师
期刊
资讯
首页
当前位置:
X-MOL首页
›
全球导师
›
国内导师
› 林志鹏
林志鹏
教授
取消收藏
收藏
完善纠错
复旦大学
历史学系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1972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2011年起在复旦大学任职,2018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学术史及简帛文献,出版专书两部,发表文章六十篇。
研究领域
先秦学术史;战国及西汉简帛文献;古文字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书
《宋钘学派遗著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
《战国诸子评述辑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论文
《北京大学藏竹书〈周训〉的结构及文体特色析论》,《新经学》第9辑,2022年8月。
《稷下黄老开先者——宋銒学说体系探论》,《道家文化研究》第34辑,2022年8月。
《〈春秋〉“微”体史书源流探论——以清华简〈系年〉为切入点》,《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第1辑,中西书局,2021年12月。
《天之历数在尔躬——禅让说考原》,《中国早期数术、艺术与文化交流:李零先生七秩华诞庆寿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心是谓中〉疏证》,《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集刊》第9辑,2020年11月。
《读〈论语〉“子罕言”“子绝四”二章——兼谈经典诠释的方法问题》,《中国文化》第50期(2019年秋季号)。
《战国楚竹书〈容成氏〉校读》,《岭南学报》复刊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2月
《郭店竹书〈性自命出〉上篇约注》,《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18辑,2017年12月
《先秦儒家“内业”说初探》,《治气养心之术:中国早期的修身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上博竹书〈容成氏〉所见禹行征赋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6卷第5期,2017年9月
《简帛〈老子〉“大器免成”“天象无型”解——兼说道家型、器之譬》,《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从驯兽到教人——谈“儒”字的本义》,《文汇学人》2017年7月14日,第12版
《赵一大的花押》(论宋徽宗书画题签用《老子》典),《文汇学人》2016年12月30日,第3版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卜书〉研究》,《法国汉学》第17辑,中华书局,2016年12月
《读〈汉书?艺文志〉札记》,《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16辑,2016年12月
《〈大学〉“格物”旧说述评》,《中国经学》第19辑,2016年10月
《战国诸子的“别囿”观》,《中国文化》第44期,2016年10月
《读〈银雀山汉墓竹简〔贰〕〉“论政论兵类”札记》,《简帛研究2013》,2014年7月
《〈礼记?檀弓〉“出母”考》,《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1辑,2013年5月
《银雀山汉墓竹书〈定心固气〉探论》,《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九、十合辑,2012年3月
《释战国楚简中的“曷”字》,《简帛研究2009》,2011年11月
《战国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译注》,《简帛研究2008》,2010年9月
《仲弓任季氏宰小考》,《孔子研究》2010年第4期
《〈大学〉“格物”读为“观物”说》,《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2010年3月
《上博馆藏楚竹书〈周易〉校释七则》,《周易研究》2009年第2期
《郭店楚墓竹书〈唐虞之道〉重探》,《楚地简帛思想研究》第3辑,2007年6月
《战国楚竹书〈子羔〉篇复原刍议》,《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2004年7月
《〈鲁邦大旱〉诠解》,《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2004年7月
我收藏的导师
>
最便捷的期刊搜索
>
免费课题组网站
>
推荐链接
查看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更多老师
查看更多学校老师
超过8,000万篇英文文献供您搜索
最便捷的查找参考文献方式,通过DOI或期刊名+年+卷+页码,一键直达
学术期刊
行业资讯
全球导师
X-MOL问答
求职广场
网址导航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客服邮箱:service@x-mol.com
官方微信:X-molTeam2
邮编:10009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56号中航科技大厦
Copyright © 2014-2024 北京衮雪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6495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423号
down
bug
bug
林志鹏 - 搜狗百科
- 搜狗百科林志鹏,男,90年代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从许进雄、周凤五教授学习甲骨学及简帛学,取得硕士学位。随后进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指导教授为徐少华先生。2008年至2010年在北京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导师为李零先生。2011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1]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添加义项林志鹏是一个多义词,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义项(共3个义项):捷赛自动烹饪锅发明者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讲师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林志鹏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林志鹏,男,90年代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从许进雄、周凤五教授学习甲骨学及简帛学,取得硕士学位。随后进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指导教授为徐少华先生。2008年至2010年在北京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导师为李零先生。2011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1]中文名林志鹏展开代表作品《宋钘学派遗着考论》展开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展开职称副研究员展开参考资料:1. 林志鹏复旦大学[引用日期2015-09-19]词条标签:研究员学者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1915次最近更新:22.06.13编辑次数:4次创建者:百科用户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编辑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知尚》摄影集 -摄影师自己眼中的展览作品 - Doors Art and Culture Agency
《知尚》摄影集 -摄影师自己眼中的展览作品 - Doors Art and Culture Agency
关于
服务
项目
DoorZine
Menu
关于
服务
项目
DoorZine
中文
EN
FR
Menu
中文
EN
FR
《知尚》摄影集 –摄影师自己眼中的展览作品
刘树伟,《友谊与粉色三角》系列。
当年轻的摄影师将目光转向时下新兴的设计师们,一个疯狂的世界应然诞生。他们的创造力彼此激发,年轻设计师拥有极具原创性和大胆的时尚, 摄影师们则寻找着供他们探索其情感、执迷和渴望的主题,于是前者成为了后者想象力的新际遇。
本次展览邀请的艺术家都很年轻(林志鹏出生于1979年,保罗·鲁斯托、刘树伟出生于1985年,最年轻的路易斯·戴斯诺丝出身于1991年),他们都同时进行着与时尚和艺术相关的创作,从两个兴趣领域中吸取一种独特的灵感,由一个主题过渡到另一个主题。他们极具才华和创造性,摈弃了一切心理症结,倒置情景和性别,照片之于他们如画家的调色盘。他们以个人眼光解读他人,以个性勾勒出轮廓,敏感地捕捉时尚的密码,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世界。
我们邀请每位摄影师对自己的三幅精选作品发表评论。
“知尚”展览 – 摄影师 Louise Desnos、林志鹏、刘树伟和 Paul Rousteau 作品展(策展:Doors 门艺)
上海:3月28日 – 4月19日 百联时尚集团 – 衍庆里,黄浦区苏州南路955号
北京:3月31日 – 4月23日 Temple 东景缘 – 东城区沙滩北街23号
厦门:4月28日 – 6月27日 三影堂厦门摄影中心
成都:5月8日 – 6月8日 成都博物馆
Louise Desnos
Louise Desnos非常年轻,但十年的创作时间已经足以使她在图片和影像作品中展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她的个人作品在2016年的依埃尔时尚和摄影国际艺术节上亮相,这是欧洲时尚和艺术领域的重要平台,在本届艺术节上,她展出了Acedia作品系列,该系列的灵感来自于被我们忽视的才能。次年,通过拍摄依埃尔艺术节上被选出的年轻设计师,她开始了自己的时尚摄影创作。无论是她无意捕捉还是可以营造的场景,她的手法都与日常的偶然性形成了矛盾的对应。她关注细节:从有些脏乱的环境中露出的塑料袋,或是设计师制作的复杂裤缝;她也关注表面:皮肤的纹理或是模特匍匐其上的石灰石地面;她还关注裂隙,像是如衣服褶皱一般的下水管道。她的照片是独特的故事,也是不断找寻符号的理由。
http://unlouison.tumblr.com
Louise Desnos的Instagram
第一张照片是我的个人创作系列,叫做《From Acedia》,是我的另一个创作系列《Acedia》的延续。事实上,我在以一种宽泛的手法触及“慵懒”这一主题,既把它当做创作动机,又将其状态呈现出来,抓住“慵懒”相对忧伤的一面,在这个转变为From Acedia的系列中,我找到了自由,尤其因为“慵懒”是一个内省的时刻,人们在这个时间思考、晓知事物。我比较在意的是处于慵懒状态中的事物,比如说,我非常喜欢游走于街头拍摄订单计划之外的照片。这张照片就是一个例子,是完全抓拍的一张照片,人们可能会以为这是摆拍的作品,但实际上就是偶遇到的,所见即所得。我完全被这个形态吸引,这是一个在理发店的女人,我当时正站在街对面,我在这张照片里找到了一种有趣的形状,让我联想到了章鱼。
Louise Desnos, 《From Acedia》, 2017。
这张照片来自于2017年的Villa Noailles系列,是为第32届依埃尔时尚与摄影国际艺术节拍摄的。我当时接到的订单是为十位入围设计师每人拍摄一套服装。这张照片拍摄的是Marine Serre设计的服装。拍摄这个系列时,我需要进入到每位设计师的世界才能以一套服装而非一个系列展示出其风格,我必须拍摄出十个完全不同的造型,但是又要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我很高兴Villa Noailles向我推介了这个工作机会,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涉足过时尚领域的摄影,这是我的第一份时尚订单。和Villa Noailles的合作非常愉快,我觉得时尚领域是足够自由的,即便是完成订单作品的时候。我喜欢摄影,因为它就像诗歌一样,通过和时尚及设计师个人世界相联系的摄影,我可以和设计师一起创作世界、制造图像。
Louise Desnos, Villa Noailles系列, 2017。
这张照片是为一位设计师朋友拍摄的,是他的毕业作品。和他一起工作很愉快,因为我们之间有信任的纽带。一开始我们预期的效果和这张照片呈现的完全不一样,但最后他选择信任我并给予我全然的自由度。这份工作是要拍摄七组造型,其中两组双人造型是由这位朋友完成的。
Louise Desnos, Octo Arcane系列, 2017。
林志鹏
林志鹏,以编号223这个名字为人所熟知(这个名字来自于金城武在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中扮演的警察一角),学习金融专业的他在2004年转向了摄影创作。他同时从事时尚和广告摄影,7年时尚创意杂志编辑的工作使他具有了敏锐的时尚艺术嗅觉。林志鹏以拍摄品牌的方式拍摄了自己的个人作品;他的模特像是从自己的小圈子中选出的朋友,围绕模特的装饰像是少年的房间中能见到的场景, 他以此展现出一个混杂有趣的世界。人物被放置在怪诞的情境中(从身体上掉落或流淌的食物,交织的肢体),这些情景既脱胎于对色彩和形式完美掌握的审美,又刻意地与之抗衡。最后呈现出的是一部诗意和挑衅的作品,它以日记的形式揭示了中国式的青春,摒弃对性与愉悦问题的羞怯,走出了不同寻常的道路。
www.linzhipeng223.com
林志鹏的Instagram
这张作品虽然是一次时尚拍摄,但不是一次商业合作,因为United Nude这个鞋子品牌的设计师是我的好朋友,他送给我一些品牌的鞋子,用于我自己的创作。合作很开心,因为留给我的创作空间很大,仍然属于我的艺术创作。当时我就和几个朋友在家里玩,即兴拍摄了一组作品,于是其中就有了这张。后来这张作品被用在2016年法国出版的摄影集《Hidden Track》的封面上。
林志鹏,《藏匿的抒情装置》。
这组时尚照片是为VogueMe的中文版拍摄的,其中我也放入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元素。当时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道具,比如红色的鱼,制造一些颜色的碰撞。我很喜欢展现日常的物品和食物,特别是快餐类的食物,例如薯条、蕃茄酱和意面。因为我觉得快餐食物是当下文化的缩影,并且也能产生有趣的颜色的碰撞和混搭。而且“食色性也“,食物和性本来就存在一些不可言说的关联,有一些性感的象征。我在拍摄时很直观的拍摄,观者却能发现情欲的色彩,我觉得这是一个蛮有趣的效果。
林志鹏,Bigeye Splash,为《VogueMe》中文版拍摄。
林志鹏,A R P X No.223 I LOVE WE #2,为Atelier Rouge Pekin拍摄。
”作品来自于I Love We系列,是与品牌Atelier Rouge Pékin的一次合作。这组照片并没有刻意地与系列的主题产生关联,我找了一些朋友,随机拍摄了一些我认为很有趣的照片,还是我自己的个人风格。这张作品中的一部分人被背景化了,只留下肢体。很多我的作品更关注人的肢体,比如人的手、肩膀、背部等等,因为我觉得人的情绪不一定通过五官来表现,你的手指和头发都有情绪,比如人在紧张的时候会紧缩着,肢体的情绪更能表现人隐藏的情绪,所以我很喜欢拍人的肢体。“
刘树伟
刘树伟险些成为一名工程师,幸而转行决定成为摄影师。他今日的作品既有艺术家的感性与浪漫,又有建筑师(或工程师)的结构感和对细节的追求。借助摄影这一媒介,刘树伟通过个人作品(Pink Triangle)和时装作品,对其关注的诸如同性或广义的性别等话题做出自我表达。他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常常是迷样而孤独的,置身于虚幻的场景或是仿佛有神灵出没的房间,让观者联想到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画面。和这位他非常欣赏的德国导演一样,刘树伟偏爱明亮的色彩,利用它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诗意,表达他对人的热爱。
http://liushuwei.com
刘树伟的Instagram
刘树伟,《友谊与粉色三角》系列。
“这张照片取自Friendship and Pink Triangle这个系列,标题出自两个方面,一个是Pink Triangle,这就不需要多解释了(“粉红色三角”是纳粹集中营臂章之一,用于识别男同性恋囚犯);Friendship这个引自福柯的文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友谊》,他的意思包含谈到“友谊”需要被重新发明。此外,我在标题中使用这个词也是出自于一种对当前世界的担忧,因为几年前开始,世界出现一些剧烈的变化,让人感觉似乎二十世纪要重演,恐怕连“友谊”这一词语本身的使用界限又发生新的变化。照片本身也有受到让·热内的小说的启发,他在书中提及在街边看到一群军人,其中两个成员正在举行婚礼,这是一种集体内部的个体行为。因此这个系列更多地是对当前世界的回应。造型上这个系列并非典型的时装摄影,更像是构建电影里的人物衣橱,主要是我自己的衣服,包含一些古着以及一个女性朋友造型师Dre Romero的衣服。我们俩一起设计了造型,是我们自己看待性别着装的一种方式。”
The Garden系列是为独立杂志《Elsewhere》拍摄的封面故事,我与Friendship and Pink Triangle系列的同一个造型师Dre Romero合作。灵感主要取自于《红楼梦》和让·热内的小说《玫瑰奇迹》,我认为这两部作品在内核上有相似性,对我来说那才是真正的风格上的东西。具体拍摄上,杂志很尊重我的风格,没有给我提出太多要求,拍摄主题等都是我自己定的,因此是一次很自由的拍摄。那一期杂志的主题是“种族”,而我恰恰没有去突出这个概念,而是尝试打通这一概念,展现不同种族间相通的文化经验。
刘树伟,The Garden系列。
“Childhood Revisited是我几年前的系列,与设计师王天墨的一次合作。这组照片拍摄于北方的农村,是对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童年时期的小幻想的重新呈现。因此这个系列在我的作品中像是一种根基性的存在。”
刘树伟,Childhood Revisited系列。
Paul Rousteau
Paul Rousteau对颜色无限钟爱近乎狂热。这种偏好也许自童年时便已形成,他在奥弗涅长大,这一位于法国中部的地区以其未经雕琢的自然景观闻名。他成长在一个先锋家庭,在其中学会了体悟生命与自然的质量。具有辨识度的风格存在于他的所有作品中,不论在定制的作品还是他的个人创作中,我们都能看到:扭曲的轮廓,雾化、轻飘和漫散的质感,加上鲜艳欲滴的色彩,他以文学的方式构造的摄影作品就像是莫奈或马蒂斯的画作。为了获得这种效果,Paul Rousteau并没有运用photoshop这类后期软件,而是选择了传统的摄影手法 : 让光线穿过透镜、玻璃或是将作品印刷在特殊纸张上形成晕染的效果。
www.paulrousteau.com
Paul Rousteau的Instagram
“第一幅作品其实可以被看做一副圣母像,我在其中试着还原圣母的形象。这是为一本法国独立杂志拍摄的,我的创意来源于波提切利的画和夏娃的故事。当然这幅作品表现的不一定是夏娃,而更像是圣母玛丽,但对我来说这也是与世界史的第一位女性相关的图像,夏娃的形象也常在画作里面被表现为玛丽的样子。我一直对图像史感兴趣,所以重新塑造圣母形象也一直是我的愿望,这幅照片中的颜色也是圣母像常用的颜色,背景中经典的皇室蓝,圣母常被置于这样的背景颜色中,这个红色也是圣母像的常用色。”
Paul Rousteau, A Part III系列。
“第二张照片是为Paris sur Mode拍摄的订单,我有幸获得了自由发挥的权利,我选在杜勒丽公园拍摄这组照片。在这个系列中我构建了一位舞者和自然、雕塑及小鸟的故事。这张照片我自己也很喜欢,因为可以感受到两个生物之间的温情与联结。我也很喜欢照片被裁剪的方式,就像是一副插图。我喜欢画作和摄影之间的连接。另外,这幅作品也让我想起了偏向亚洲的审美,尤其是这件色彩欢快明艳的衬衫。”
Paul Rousteau, Paris sur Mode.
“第三幅照片是为法国品牌Pigalle拍摄的订单。主题是“工坊”,这是设计师Stéphane Ashpool设计的新系列,所以我借鉴了这个主题,和布料之间形成了互动,而且这幅作品也有宗教隐喻,也和圣像画相关。这位处于正中的模特,让我想起了耶稣基督。我总是运用宗教的元素是因为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就很熟悉的圣像元素。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但是我的父母在家里专门设置了祭坛,上面放着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在祭坛上有乔托的画册,还有古斯塔夫·多雷的圣经插图。我经常翻阅这些书,我所有关于圣像的灵感都来源于此。我到现在也很欣赏那些用绘画诠释圣经及宗教故事的艺术家,这是我们文化和视觉遗产的一部分。当我们参观一所教堂时,总能看到不同时代的《苦路》主题的绘画或圣像,同一个场景在不同年代艺术家那里的表达也各不相同。我很喜欢重新诠释这种文化,这幅照片中,我并非想要重现某个具体的场景,但是我们能感到一种神圣的事情在发生。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展览中选择了这张照片。
Paul Rousteau, Another Man x Pigalle Paris.
说到底,这场拍摄也是希望将这个系列用到的布料带回到拍摄场景中,将“工坊”的主题放在第一位,也正是在这个工坊中设计师构想了这些衣服。”
相关的DoorZine文章
I COULD NEVER BE A DANCER: “我们是不走寻常路的舞者”
巴黎艺术家双人组合I COULD NEVER BE A DANCER有着多重身份,他们曾作为编舞、导演和艺术指导与多个时尚品牌、文化机构和艺术家合作。
阅读全文
孙大为:“我希望从事与人相关的设计。“
设计师孙大为是受邀参加2018年首届中法时尚之约的7位设计师之一。借此机会,门艺对他进行了专访。
阅读全文
相关项目
林延 – LEMAIRE:北京门道
类型 艺术跨界地点DSMB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十一号三里屯village北区N5楼1层时间2021年7月2日 - 8月12日艺术家林延客户lemaire
中法时尚之约
类型系列活动地点北京、上海、成都、厦门时间2018年客户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与教育合作处合作伙伴法国高级时装协会
搜索
Search
保持联系
订阅我们的简报(您的邮箱地址)
Submit
联系我们
联系表格
Copyright Doors Menyi 2021 | Credits | Legal Mentions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give you the most relevant experience by remembering your preferences and repeat visits. By clicking “Accept All”,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ALL the cookies. However, you may visit "Cookie Settings" to provide a controlled consent.Cookie SettingsAccept AllManage consent
Close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affect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SAVE & ACCEPT
关于
服务
项目
DoorZine
关于
服务
项目
DoorZine
中文
EN
FR
中文
EN
FR
Newsletter
订阅本站
名
姓
电子邮件地址
订阅